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 >
經濟學家朱海就的30條經典語錄
發布時間:2022-10-19 13:51

 作者 | 朱海就 整理 | 齊亮

來源:朱海就老師的微博(2014年3月至今)

01

經濟學為什么重要?

01.如果經濟學不能被充分理解,烏托邦會變個花樣重新到來。

02.好的經濟學有兩大功能,一是對個體來說,防止他成為腦殘;二是對國家來說,防止陷入烏托邦。當然,壞的經濟學作用是相反的。

03.假如一個社會不是建立在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之上,而是建立在某些偶然因素之上的話,那么這個社會已經取得的繁榮很可能會消失。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是一個社會走向持續繁榮的前提條件。

04.人類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接受經濟學。學習正確的經濟學,就是從事有價值的生產性活動;傳播正確的經濟學,就是做善事。

05.經濟學是認識世界的方法。如果缺乏經濟學知識,那么對世界的認識就會犯錯。中國什么都不缺,就缺經濟學知識。

06.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從業者沒能普及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它產生的嚴重后果不亞于科技工作者沒能讓中國成為高科技國家。

07.經濟學很大程度上是關于“法則”的科學。什么法則?就是如果人們想過得好,就應該遵循的法則。自然科學揭示自然界的法則,經濟學揭示人類社會的法則。如人們背離了這些法則,他們就會受懲罰。

08.在上世紀,一些思想家從整體性的概念出發來分析社會,他們造成的思潮給人類造成很大災難,人類應該吸取教訓,從個體出發來思考社會問題。但是,好像人類并沒有吸取教訓,如“黑命貴”就是一種整體性思維的產物。其實,沒有作為整體的黑人的命,只有一個個作為個體的人的命。

09.思想和病毒有相似,病毒會傳染,思想會傳播;病毒有害,壞的思想也有害。消除有害的思想有時比消除病毒更難。

10.“經濟學有沒有真理?”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學習經濟學的學生和老師,估計大部分都會給出否定的回答,因為他們基本上是實證主義者或經驗主義者。但是,經濟學當然是有真理,比如不能通過發行貨幣使一個國家富裕起來,沒有價格機制就無法有效配置資源等等。經濟學不是算一算,畫個曲線,而是揭示一般性的真理。只有經濟學的真理被普遍理解時,市場經濟才有希望。

11.不少人認為在社會科學領域不存在真理,是不是真理要試了才知道,他們認為經濟學的原理在中國不適用。他們不知道,在社會科學領域也有普遍適用的真理,違背了這些真理就要受懲罰。否定普遍真理的存在,意味著走向癲狂的“人定勝天”。

12.經濟學家與記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關于“看不見的”(斯密、巴斯夏),后者是關于“看見的”(例如如柴靜的《看見》和關于霧霾的紀錄片)。

13.經濟學的“研究”,就是把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的“寫作”。

14.“經世濟民”應該怎么理解: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本質上是相同的,都從事服務工作,企業家面向大眾生產產品,經濟學家為大眾提供知識產品和教育服務。所以,經濟學家的“經世濟民”不是做學術精英,為政府出謀劃策,而是通過提供正確的經濟學知識來改變世界。

02

市場的本質是什么?

15.“制造業”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工廠車間里的制造,還應該包括頭腦里的“制造”,后者是更為根本性的,也是前者的前提,即通常說的制造只不過是把頭腦中的想法變成現實。

16.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檢驗思想觀點的,因為任何產品都是思想觀點的產物。如認為產品需要一個自由競爭的過程才能確定其品質,而思想觀點則不需要經過這個過程,則是在源頭上就否定了市場經濟。

17.市場經濟要求破除對評價的壟斷:自由競爭就是把決定“有沒有價值”的權利交給大眾,由大眾通過貨幣支付確定,而不是由少數專家說了算。這一點在任何領域都適用。

18.為什么市場是公平的和有效的?因為市場把價值的評價交給非特定的群體,而不是由特定的專家決定價值。這一點不僅適用于普通的產品服務,也適用于”科研成果”。

19.市場化的原理在任何一個領域都適用,因為沒有市場化,壞的無法被淘汰,好的不能被發現,更不可能勝出。

20.與經濟發展相關的五個重要因素:分工,交易,儲蓄,企業家精神和資本。分工交易產生剩余,剩余轉變為儲蓄,儲蓄被企業家使用轉變為資本,資本生產出消費品,這一切的基礎是財產權。

21.政府刺激消費不能增加就業:凱恩斯主義者,繼承了馬爾薩斯,認為可以通過刺激消費來增加就業。早期是穆勒,后來是哈耶克指出這一觀點的錯誤:就業的增加是儲蓄和資本積累的結果,是自愿的儲蓄產生的資本投資增加了就業,而不是消費需求拉動就業。相反,刺激消費會減少儲蓄,從而減少就業。穆勒和哈耶克把“對產品的需求不等于對勞動的需求”視為對經濟學家的“檢驗”。

22.我們享受市場化帶來的好處,但我們并不充分了解其制度基礎和觀念基礎,換句話說,我們只是享受了它帶來的好處,但我們并不理解“是什么”讓我們享有這樣的好處。這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結果:我們一方面享受它帶來的好處,而在另一方面卻破壞它,并最終導致這種好處喪失。

23.經濟學之所以有必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市場經濟容易被破壞,需要用經濟學去為市場經濟辯護。

03

教育為什么需要市場化?

24.判斷一個人的經濟學是否入門,可以看他是否把醫療,教育等等視為公共品。

25.學校與市場的區別:市場沒有邊界,消費者可以在大范圍內選擇他喜歡的商品,在網商時代更是如此,但在學校這種模式下,學生和老師都做不到像市場中一樣,在大范圍內選擇讓他們喜歡的對方。對老師來說,學生是給定的,對學生來說,老師是給定的,這和“父母包辦”沒有根本區別。

26.為什么教育需要市場化?因為老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匹配”,老師需要對他講的東西感興趣的學生來聽他的課,而學生也需要找到這樣的老師。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是以分數來選拔學生,行政部門統一分配老師和學生,無法做到這樣的匹配,雙方的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造成低效和浪費。教育的前提是“發現”的過程,學校的首先工作要“發現“”什么樣的老師對學生是重要的,而學生也要發現在什么學校才能找到對自己重要的老師。

27.很多人認為高考這種選拔方式是最公平的。這是一種靜態的世界觀。不應該用如何分配給定的教育資源去思考公平,而是要思考如何通過教育市場化來創造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28.并非“高考改變命運”,是“市場改變命運”:。如無市場的發育,大部分考試成功的人都擠到體制中去,這不會增加財富。一個好的社會是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年輕人也有機會成功,實現自己價值的社會,而不是讓年輕人去追求高考成績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鼓勵年輕人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而不是在考試中取得成功。

29.大學不是“考”上的,是“發現”的:大學不是“等”在那里的。認為進了某某大學,進了課堂,就是在讀大學,這是傳統的老觀念,該改了。發現好的老師,發現好的書本,發現好的公眾號,才是讀大學,而這些和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并沒有關系;ヂ摼W時代,更要善于在網上發現好的大學。

30.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他們的比較優勢在哪里?我認為應該是“思想”,而不是“技能”。拿技能來說,他們無法和計算機、財會等這些專業比。目標手段的選擇是一個思想相關的問題,他的行動或企業家精神是由他的思想驅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比技能還重要些,技能往往是服務于思想,當然,“好”的經濟學思想本身也是智慧財富。

經濟學家語錄系列

今日薦書:《經濟學通識課》



【相關閱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满